核心提示
  又到3·15,往年此時,消費者除了吐槽各種層出不窮的“坑爹”消費之外,關註重點仍是消費維權。你認為怎樣維權最靠譜?近日,本報聯合西安新聞網對消費者維權情況進行了調查:選擇報警或採取法律途徑的人占3.57% ,向媒體曝情趣用品光尋求幫助者占34.82%,向相關部門或網站反映者占33.04%, 撥打投訴電話者為10.71% ,而17.86%的人則不追究,認為這是“地球人稱之為命運的事”。而維權成功與否的調查中,只有18.28%的人維權成功,80.65%的人選擇“維權夢碎了一地,‘坑爹’消費依然存在”。
  生活中離不開消費,每一天我們都在消費。記憶體無良商家的虛假廣告、黑心山寨、網購陷阱、服務欺詐無處不在,有消費者說:“商家的新花樣不斷增加,讓消費者防不勝防。損失較小就自認倒霉,遇到比較麻煩的事,就是一場耗時耗力的‘維權賽’,最後商家給賠償多少,還是未知數。”
  網購成為吐槽“重系統家具災區”
  上室內設計當受騙“交學費”很普遍
  在“你遭遇過的最讓你無語的坑爹消費經歷是哪種?”問題上,選擇網絡購物的人數達33.93% ,緊隨其後的電視購物占25.89% ,超市(或其他實體店)購物占22.32% ,其他購物形式占17.86%。網購已經成為人們消費主要方式。“只要能在網上購買的,絕對懶得去商場。”高新區一家文化公司文員小張說,從各種節假日網購“爆棚”看得出,網購的促銷力度直接影響人們的購物欲。從小張的網購記錄來看,2013年,她網購花銷占全年收入的60%。“當然受過騙,一開始覺得很簡單,誰知在網上看著不錯的商品,買回來差距這麼大抗癌食物有哪些,和賣家溝通多次,最終不了了之,我‘交學費’買的那些東西,現在還堆在家裡。”小張說,身邊和她有同樣遭遇的人不在少數,有個同事因網購給了賣家差評,經常深夜接到騷擾電話等惡意報複。
  在朱雀門附近工作的李女士告訴記者,她曾在網上看中一款長筒靴,多次和賣家溝通,對方告訴她靴子確實是某品牌正品。因當時那款靴子是預售款,網店上註明五天內發貨,而李女士在第五天確實看到發貨單顯示已發貨。接下來,李女士追蹤貨物行程發現,發貨單派發後,快遞行程中沒有顯示任何變化。致電賣家告訴她路上走著呢,一周後李女士又聯繫他們,又說訂貨的買家太多,工廠做不過來。折騰了半月,眼看交易平臺要自動付費給賣家了,她無奈投訴了賣家。而最讓她無語的是,勉強寄來的靴子粗製濫造,一眼就能看出不是正品,也不是賣家所稱的真皮。“賣家居然讓我拿出鑒定來證明靴子不是真皮,我哪有精力去與他們交涉?貼錢不說,勞心勞神。”
  電視購物因商品形象和使用效果直觀,購買渠道便捷等深受中老年人歡迎,此中陷阱也讓很多人感同身受。“父母就迷上了電視購物。買回很多保健品和日用品。”在北郊工作的趙女士無奈地說,“價格低廉”“最後一件”等噱頭直指中老年人消費“要害”,他們很容易上當受騙。“四件套金飾,怎麼可能才四百多元?”趙女士頗感無奈,母親就曾購買過這樣的商品,買回來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。看質量充其量就是街邊小店幾十元的商品而已。而老人購買保健品的經歷更是令人無語。
  79%的人詬病“山寨”
  消費者直呼防不勝防
  在調查中,很多年輕人無奈地向記者講述了他們所遭遇的山寨產品。在“你買過的坑爹產品里山寨版多嗎”的問題中,79%的人選擇“是”。而近日通過微博、微信以及論壇發帖等形式吐槽山寨產品的更是五花八門。
  “某著名飲品,著名運動服裝品牌都慘遭山寨。但是在生活中,我僅見過一部分。女兒在吉祥村附近小學讀書,孩子經常放學回來手裡捏著一包鍋巴,無意中我拿過來一看,才發現是好地貓山寨貨,不仔細看根本不會覺察。這些山寨產品的質量真讓人擔心。”方女士說,打開電腦搜索,山寨泛濫:粵利粵餅干、新金嗓子含片、康帥傅麻辣牛肉麵、周住洗衣粉、666皮炎平、營養牽線……網友“八零後的CD”發帖稱,他今年回老家過年,到親戚家拜年就遭遇了令人哭笑不得的“山寨”貨:“大白兔”奶糖竟有“小白兔”“野白兔”等多個版本的山寨貨。
  “網購還是要謹慎,山寨無處不在。圖片和實物差距很大,很多都是經過後期處理,甚至圖片有可能都是盜用別人的,眼見不一定為實。”給多家網店拍過圖片的攝影師小王透露,燈光、化妝、後期處理、甚至模特穿的挑選都很重要。加上拍照時大多是擺拍加後期處理,看起來效果當然不一般。
  “跳樓價”“免費”之餘
  “服務消費”陷阱凸顯
  調查中關於“你最難以忍受的消費情形”問題,選擇“霸王條款或潛規則”的人占24.61%,23.54%的人選擇虛假宣傳/消費陷阱。
  在鐘樓附近,市民蘇女士告訴記者,有次逛街看到一家美容院的店員向行人發卡片,並再三說明,拿這張卡可以去店里免費體驗。“我當時隨店員引導進了店里,負責美容的服務員將我帶進一個小隔間,給我做基本面部清潔。”蘇女士說,隨後就竭力推銷他們的美容套餐,價格都是上百元,她就拒絕了。服務員立馬變臉,後來讓蘇女士交20元了事。“當時的情形就是不給錢就不能走的感覺。”蘇女士說。
  南郊某大學學生小文2月通過某快遞幫朋友寄出一個價值960元的鋼筆。幾天后,快遞工作人員打電話稱,中轉站的工作人員發現貨物包裝有破損,裡面沒有東西。“因為是上門取件,我只把要快遞的東西交給取件員,並沒看見取件員打包。”小文說,快遞公司稱,顧客的包裹上保險了就會賠相應金額,沒上保險則需要提供丟失物品價值證明,然後賠付一半的金額,只給她賠了500元。“當時工作人員上門取件時並未提前告知我這一點,相關的行業規定還是要瞭解的,否則一旦出現糾紛,吃虧的是自己。”小文說。
  記者發現,在日常消費陷阱中,市民被打“驚爆價”的方式“中招”的較多。對此,陝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員屈小東分析,打“驚爆價”通常是以非常隱蔽的手段賣偽劣產品,同時也契合了消費者占便宜的心理。“這與人們購物思維慣式有關。很多人消費的終極目標是‘物美價廉’,商家將商品原價提高數倍後再標出所謂的‘驚爆價’等噱頭來吸引人們搶購。事後發現該商品正常銷售價格比‘驚爆價’還低。”
  消費維權之所以難度大
  多因實際侵權人難找到
  發生消費糾紛後,你認為怎樣維權最靠譜?調查顯示,選擇報警或採取法律途徑人數占3.57% ,向媒體曝光尋求幫助者占34.82%,向相關部門或網站反映者占33.04%, 撥打投訴電話者為10.71% ,17.86%人不追究,認為這是“地球人稱之為命運的事”。而維權成功與否的調查中,則只有占18.28%的人維權成功,80.65%的人選擇“維權夢碎了一地,‘坑爹’消費依然存在”。
  有調查顯示,消費者維權案例最多的幾個行業,包括食品、電視購物、網絡購物、醫葯、通訊、汽車。提起目前消費者的維權環境以及維權的範圍,屈小東認為,消費維權之所以難度大,最主要的原因是實際侵權人難以找到。維權難主要體現在服務承諾不兌現難追責,維權過程複雜,維權過程長,精神損失賠償難。消費維權成本高,維權環節多舉證難 。
  “老闆去向不明,消費卡內還有餘額,怎麼辦?”家住南郊的李女士拿出在一張儲值卡說:“在一家理髮店辦了200元充值卡,只去理了一次發,過一段時間再去,理髮店已經轉讓出去,卡上也沒有留任何電話。都不知道該找誰?”
  據有關統計顯示,近年來,服務類維權悄然增長,消費維權也出現了新趨勢。出現多種新的消費項目及消費糾紛,在消費方式上出現了網絡購物、電視購物、預付費消費等新的形勢,由此產生了新型消費糾紛。針對類似消費陷阱,屈小東說,預付式消費等新型消費正成為消費者集中投訴的新熱點。“商家以各種優惠來吸引消費者辦卡,形成預付卡消費。這其實已經形成消費者和經營者之間一種協議。但現行法律法規對預付卡消費沒有明確規定,相關部門、行業協會等對預付卡消費也缺乏專門規範,加上經營者資質沒有門檻,發卡數量、額度不受限制,經營者的行為難以有效約束。”屈小東說,預付費消費辦卡時還是要提高風險意識,以防上當受騙。文/記者任娜 實習生周亦晴
  圖/記者李安定 實習生王露露  (原標題:“網購”與“山寨”成吐槽重點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m04bmmnf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